找到相关内容32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地区系列专题:台湾地区当前宗教立法的分析

    要有特殊规定?关于这一点,在六人小组一开始拟订、修改宗教团体法草案时,在内政部就有很大的争论。六人小组中的其中一位委员建议增订当时版本的第二十八条:“宗教团体之宗教活动,有涉及赌博、暴力或色情(后改为...

    林本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4085066.html
  • 从《工珠自传》看活佛的产生及其弊端

    活佛康巴仓发生争论,闹到法庭时,寺庙的管家就突然为这三人取了“活佛”的名号,后来出现大障碍[㈤]。因此,他们经过慎重考虑、商量之后,认为尊者司徒仁波切的前世上半生有一位近侍和及门弟子,叫工布·巴登活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2485092.html
  • 这个世界我们是怎么看的

    读者可以并同参阅。)   以科学的观点反省看的问题   对看的问题,我借用科学的反省下手。看需要光,物理学家研究光是什么,是经过几番波折的。早在牛顿时代,就在争论光是粒子还是波动?由于牛顿认为光是...

    陈昌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585465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十):圆成的世界与人空法空

    武士分别从二个方向奔至一棵树下——且大声争论卡在树上的一面盾的颜色,一方说是金色,另一方说是银色,二人僵持不下,各执已见。最后,只好比武定胜负,待两人都身受重伤,将要倒下的那一刻,才发现那面盾,一边涂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522085500.html
  • 信仰和知识——单纯理性限制内的宗教的两个来源

    或战争地点。再者,这个原则在今天,还是能够帮助我们--尽管是临时地--建构一次争论。   我们是否准备好在不削弱康德论题的蕴涵和后果的情况下进行衡量?康德的论题显得有力、单纯、令人眩晕:基督教宗教...可同一的事情,与自身同一的事情,而无论它是宗教的还是非宗教的,所有人都一致称之为“宗教”。然而,有人说,必须好好回答这个问题。在拉丁语中,“religio”的起源实际上曾经是引起无限争论的一个题目。在...

    德里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3985628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唯心了。抛开这种唯物、唯心的哲学争论且不谈,佛教因果论的真正价值在于,要人们牢牢地把握住今天,好好地活在当下。不管现实的境遇是怎么来的,都要坦然地面对和接受,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南无观世音菩萨略解

      讲到这里,不妨顺便一提,就是有好多教外的朋友们,往往讨论到观世音菩萨是男人还是女人的问题,甚至于广播电台及刊物中也出现这个问题的讨论。   我在十来岁时,就曾听我父母两人,对着观音圣像争论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085663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成果。   近年来社会上的争议不断,主要集中在对佛教世俗化现象和尺度的疑虑上。诚然,中国佛教的世俗化,主要是从佛教面向世间、参与世间建设的角度而言的。这种争论,一方面反映出人间佛教运动百年来的成果,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

    洞窟中烟熏火燎,破坏不小。1940年代,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,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,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,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,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。   历史现状  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185786.html
  • 于僧最高 于山最古——慧远·净土宗

    作答,令桓玄“不觉致敬”,为之心折,本准备好的诸多“问难”也不再提出了。桓玄出山后仍念念不忘,谓之左右:“实乃生所未见。”并苦苦相劝慧远出山辅佐朝廷。   东晋时期,沙门袒服和沙门应不应敬王者的争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3985892.html